眾所周知,人體重要系統的機能水平到中老年后就會降低。年齡引起的機體各細胞、組織以及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改變以及不可逆損壞都是值得注意的,這將改變機體的代償能力和適應性反應。
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來研究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是相當重要的。對于“年輕的老年人”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因為這不僅有生物學意義,還具有社會學意義。根據我國(俄羅斯)使用的世界衛生組織分類標準,年輕的老年人是指60~75歲的男性和55~75歲的女性,我們的研究也使用這種分類標準(后文中的老年人均指該年齡段的人)。給該年齡段的人進行詳細的醫學檢查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們活動不便,病理學情況較復雜,而且許多功能測試都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試劑。
本研究的目的是借助天目身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檢測出老年人機體適應機理的早期紊亂。該儀器通過數據處理,可得出機體的健康狀態和健康走向,適合于療養院(所)和康復中心。
最近五年中,在新西伯利亞地區老年學中心的療養院我們對240個(包括125個女性,115個男性)年齡在60~70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女性平均年齡為62歲,男性平均年齡為65歲。所有被測者都接受了同步的醫學檢查(血液、尿液分析,心電圖,兩次脊柱X射線檢查,艾滋病免疫學分析)。
檢查標準:
—慢性病的急性發作;
—所有病理原因引起的發燒;
—慢性腎功能不全(肌氨酸>300mkmol/l或者轉氨酶增幅大于3倍);
—心力衰竭Ⅲ級或更高;
—艾滋病、肺結核、惡性腫瘤、血液和過敏性疾;
—精神性疾;
—用胰島素、低糖藥物、甲狀腺疾病藥物進行藥物治療;
—II和III級肥胖;
事實上在60~70的年齡段內不存在絕對健康的人,因此所有的參加該項研究的人都同樣有慢性病變。
以下是被檢者的主要疾病特征分類。
檢測組 |
總數 |
男性 |
女性 |
脊椎骨軟骨癥 |
84 |
45 |
39 |
慢性胃腸道疾病 |
42 |
24 |
18 |
關節炎 |
34 |
16 |
18 |
綜合性疾病 |
80 |
30 |
50 |
表一 被測患者分組
這些被檢者都屬于健康范圍以外。
天目身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可以:
—在非常短的時間(30s~3min)內獲取被檢者機體功能狀態的信息并通過分析以三維體電圖顯示結果;
—確定機體功能狀態,顯示器官及系統的生理及病理變化;
—使用專業圖象程序重建器官的功能狀態;
—評估治療的有效性,包括植物療法、理療等等,且能給出變化的定量指標(用百分數表示)。
使用天目身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可對兩次檢測結果進行動態比較,并直觀顯示改善或者惡化情況。
該儀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頭電極、手電極、足電極采集人體22個體區的電容、電阻等動態電生理信號,電極發出正負極變換的脈沖電刺激,對人體的頭部、身體和四肢進行自動掃描,該電刺激對機體來說是一種生理信號,不會讓患者感到不適。檢測結果可以以文本形式顯示在輔助計算機上并且打印出來。儀器—醫生—病人的交流和互動可以幫助校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本研究的主要任務是找出機體功能快速評估、健康狀態快速評估的標準,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各種保健計劃,這也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缺氧測量模式(呼氣后延遲吸氣)的原因。測試結果見下表(124個受試者)。
時間 |
評價 |
病人數量 |
男性 |
女性 |
休息時是否出現呼吸短促 |
0~5s |
低于標準 |
23 |
8 |
15 |
否 |
6~10s |
低于標準 |
31 |
14 |
17 |
否 |
11~15s |
低于標準 |
24 |
11 |
13 |
否 |
16~20s |
低于標準 |
22 |
13 |
9 |
否 |
21~25s |
標準 |
25 |
14 |
11 |
否 |
表二 缺氧測試結果
從結果中我們發現,僅有25個患者(22%)在缺氧測試中表現出的功能狀態是符合標準的(數據來源V.S.Novikov,1992)。然而在臨床上,所有人的表現似乎都不錯:無疾病,休息時未出現喘氣現象,動脈壓和脈搏數均正常,這說明老年人處于健康隱患狀態下的占絕大多數。
更深入的調查表明,對于老年人最理想的保健方法是步行。所有年齡段的人每天都要步行。我們找出了一種使用AMSAT體電圖儀檢測老年人機體的生理變化的方法:進行兩次基礎測試,在步行前以及步行15~20min后。我們比較了機體狀態、情緒壓力指數、自主神經系統狀態、組織耗氧量、風險偏差因子這些參數。經過結果分析,這些參數的變化情況與臨床診斷、生物化學檢測是相符的。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通過對這些參數的變化確定治療方法:植物療法、理療、毫米波治療或者步行鍛煉治療。
在22~24天后再用AMSAT體電圖儀復檢。以下為疾病風險偏離因子參數的變化。
分組 (疾。 |
總數 |
偏離因子變化 |
|||||
生理最佳態 |
機能亢進 |
機能衰退 |
|||||
治療前 |
治療后 |
治療前 |
治療后 |
治療前 |
治療后 |
||
脊椎骨軟骨癥 |
84 |
18 |
57 |
24 |
8 |
42 |
19 |
慢性胃腸道疾病 |
42 |
7 |
25 |
16 |
5 |
19 |
12 |
關節炎 |
34 |
10 |
22 |
15 |
7 |
9 |
5 |
綜合性疾病 |
38 |
18 |
17 |
4 |
5 |
16 |
16 |
對照組* |
42 |
16 |
15 |
9 |
8 |
18 |
19 |
表三 被檢者疾病風險偏離因子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
*對照組是用天目身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檢測但未接受治療的。
我們發現在后兩個組(綜合性疾病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后幾乎無變化,對于脊椎病癥、消化道疾病及關節炎疾病在針對性治療前后變化很大,改善趨勢明顯——這與我們進行針對性調養的客觀效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對于評估治療的有效性和進行疾病預報來說,使用天目身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進行快速檢測是具有效率的,對于研究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更是如此。